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
原標題:
郝景芳和《北京折疊》譯者劉宇昆。
北京時間昨天上午,就在中國女排里約奪冠之前幾分鐘,從美國密蘇里州西部城市堪薩斯城傳回好消息,女作家郝景芳憑借《北京折疊》獲得第74屆“雨果獎”最佳短中篇小說獎。“雨果獎”被譽為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,這也是繼劉慈欣《三體》后,第二位中國作家斬獲該獎項。她發表感言時稱:“不希望我的小說成真,我真誠地希望未來會更加光明。”
獲獎感言
希望未來更光明
去年,劉慈欣憑借《三體》英文版獲得“雨果獎”后,帶動整個中國科幻產業的發展,而今年郝景芳從入圍到再度獲獎,則是繼續升溫。巧合的是,兩人獲獎作品的英文譯者都是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。今年4月底,郝景芳入圍“雨果獎”后迅速獲得了國內出版商的關注,先是推出了自傳色彩小說《生于1984》,隨后又集中出版了《孤獨深處》《在遠方》《流浪蒼穹》。
面對外界的熱捧,郝景芳本人比較冷靜。她此前接受京華時報采訪時表示,不想給自己內心制造一個囚籠,“太多的關注未必是好事,會影響生活節奏。”而在昨天獲獎名單公布前,她本人處于正常和糾結之中,一方面覺得“獲獎并不是完全意料之外”,另一方面又在想著去參加落選者的派對。
郝景芳在發表獲獎感言時,對于小說中的情節設定說出了自己的思考,她說:“科幻作家很喜歡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到,不管好壞,是幸運還是不幸。他們會討論采取什么戰略應對外星人等等這樣的問題。基本上可以說,他們生活在無數平行宇宙之間。在《北京折疊》這部小說中,我提出了未來的一種可能性,面對著各方面的問題。同時,我也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,顯然并非最好的結果,但也并非最壞的。我個人不希望我的小說成真,我真誠地希望未來會更加光明。”
圈內反應
劉慈欣:我很難相信是她寫的
中國科幻文學的圈子不大,對于郝景芳,劉慈欣一直都很欣賞。他曾把郝景芳的風格與科幻大師雷·布萊德伯利的作品相比較,稱“她把我們常見的科幻題材灑上了一層很詩意的陽光”。昨天的上海書展上,劉慈欣首發并簽售了英文版《三體》三部曲,現場簽售近千本,足見人氣之旺。
得知郝景芳獲獎的消息后,他首先表示了祝賀。談到《北京折疊》這部作品,劉慈欣稱寫得很好:“這部作品跟她以往的作品很不一樣,你要是單給我看這部作品,我很難相信是她寫的。景芳以前的作品很唯美、很典雅,而且因為她有經濟學博士的背景,她的設定都是以經濟為基礎的。”郝景芳曾表示,她的這篇小說想寫出這種殘酷設定下人的“溫情”。
簽售過程中,現場有讀者問劉慈欣近期還會寫短篇嗎?劉慈欣說:“剛開始的時候寫了不少短篇,主要是那時候長篇不好發。”而短短的兩年內,國人對科幻的熱情迅速升溫。《科幻世界》雜志主編姚海軍認為,劉慈欣的獲獎點燃了國人對科幻的熱情,而郝景芳的得獎則有助于讓讀者的心態調整到平常心。
郝景芳是誰?
郝景芳1984年出生于天津,9歲時看過《十萬個為什么》后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,2002年獲得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。當她入圍“雨果獎”后,一位知乎網友這樣說:“這姑娘是當年隔壁班的學神,新概念作文她拿的名次貌似是夠北大中文系免考的,然后她竟然考了清華物理系。我當時還覺得這種學神是不是若干年后出現在科研大牛名單里,結果就看到她入圍雨果獎提名,真是智商碾壓無時無刻不在。”
2006年,郝景芳從清華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,進入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,并在這一年正式開始科幻寫作,至今已發表長篇小說《流浪蒼穹》,短篇小說集《星旅人》《在遠方》《孤獨深處》等。后來,郝景芳轉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攻讀博士學位,2013年開始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工作。
在小說《北京折疊》中,她把北京虛構為一個三重的空間,每個空間里人的處境各不相同,主人公是一位垃圾工老刀,為了給撿來的孩子糖糖交幼兒園學費,冒險去其他空間送信。目前該小說收錄在新書《孤獨深處》中,另外記者從掌閱科技了解到,電子版的《孤獨深處》自6月17日上線后,短短兩個月時間下載了已超過30萬冊。
京華時報記者田超
高陵县 | 竹北市 | 昌图县 | 武川县 | 尚志市 | 古蔺县 |
四子王旗 | 资源县 | 西畴县 | 重庆市 | 通州市 | 渑池县 |
三门县 | 花莲市 | 天门市 | 武邑县 | 汽车 | 资阳市 |